压缩空气是冷热冲击试验箱气动阀门、提篮驱动与温度冲击通道的动力源,其压力稳定性与洁净度直接影响冲击速率、露点控制及元件寿命。统计表明,约 32 % 的“冲击不到位”或“阀门卡滞”故障源于初次接管不规范。本文以工程化为导向,给出可重复、可验证、可文档化的标准接驳流程,供设备管理人员、计量工程师及现场施工参考。
二、前置条件
气源品质
固体颗粒:≤ 0.1 µm,ISO 8573-1 Class 1;
含油量:≤ 0.01 mg/m³,Class 1;
压力露点:≤ 3 ℃,Class 4。
建议在厂区总管端串联冷冻式干燥机 + 精密过滤器(0.1 µm),并每 6 个月更换滤芯。
管路材质
选用尼龙 12 或聚氨酯 8×6 mm 管,耐压 ≥ 15 bar,阻燃等级 UL94-V0;禁用 PVC 管,防止低温脆裂。
工具与 PPE
气管剪、专用倒角器、数显压力表、泄漏液、安全眼镜、防割手套。
三、标准接驳流程(SOP-CST-PA-07)
步骤 1 关断并泄压
关闭厂区压缩空气总阀,打开末端球阀,确认管路残压 < 0.05 MPa,防止带压插拔造成快速接头爆裂。
步骤 2 管路下料与端面处理
a. 用专用气管剪垂直切断,端面倾斜度 ≤ 0.5 mm;
b. 倒角 0.5×45°,去除内外毛刺,防止割伤 O 型圈;
c. 以无水乙醇擦拭 100 mm 区间,确保无油脂、粉尘。
步骤 3 插入快速接头
a. 将气管一次性推入不锈钢“推入式”接头,手感“二级阻力”后回弹 1 mm,确认卡爪锁紧;
b. 轻拉 50 N 无脱出,标记插入深度线,作为日后点检基准。
步骤 4 调压阀设定
进气总压:旋起调压旋钮,顺时针增至 0.4 MPa(4 kgf/cm²),锁紧;
冲击阀支路:二级调压 0.2 MPa(2 kgf/cm²),保证 5 s 内完成 200 ℃←→–55 ℃ 提篮切换;
喷雾/除霜支路:三级调压 0.1 MPa(1 kgf/cm²),防止喷嘴液击。
每次调整需用数显表校准,偏差 ≤ ±0.01 MPa,并在《气压点检表》记录。
步骤 5 泄漏检验
喷涂 0.5 % 肥皂水,保压 0.6 MPa,3 min 内无气泡生成;若发现气泡,重新切管 10 mm 并再次插接。
步骤 6 标识与文档化
在接头 50 mm 处粘贴耐油标签,注明“进气 4 bar / 日期 / 责任人”;将设定值拍照上传 CMMS 系统,形成电子档案。
四、常见失误与纠正措施
气管未剪平→端面倾斜→密封圈偏磨→ 30 万次循环后漏气。
纠正:使用旋转式端面倒角器,确保垂直度 ≤ 0.1 mm。
调压阀未锁紧→振动漂移→冲击压力不足。
纠正:调压后压下旋钮并加红色铅封,月度巡检用扭力批 0.8 N·m 复检。
快速接头混用品牌→卡爪角度差异→低压脱管。
纠正:统一采用 Parker 或 SMC 同系列,建立“接头 BOM”白名单。
五、维护与点检
每班次:目视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间(0.4 ± 0.02 MPa)。
每周:肥皂水复检接头,记录泄漏率 < 5 mL/min(@ 0.6 MPa)。
每月:拆下气管,检查卡爪划痕深度 < 0.2 mm,超标即更换接头。
每年:用露点仪抽检,气源露点升高至 5 ℃ 以上时更换干燥机滤芯。
压缩空气管路虽属“辅助环节”,却决定了冷热冲击试验箱的动态性能与免维护周期。按照上述 SOP 执行,可将早期故障率由 3 % 降至 0.3 %,年度停机时间缩短 8 h 以上。若现场工况特殊(高振动、高粉尘、防爆区),请在标准基础上追加减震支架、不锈钢护套或 ATEX 认证组件,并与设备制造商技术支持保持实时沟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