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雾试验箱的核心任务,是把样品放进“极端腐蚀考场”里,迅速看清它究竟能扛多久。航空零件、手机外壳、汽车螺丝乃至塑料外壳,只要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或海边环境,几乎都要用这台设备“先考一场”。其评估逻辑十分直白:让恒速恒量的腐蚀性盐雾持续喷向样品,记录从测试开始到样品出现锈斑、起泡或裂纹的时间——时间越长,耐蚀等级越高。
实验室常用的腐蚀介质有两种:
5% 氯化钠水溶液;
在 1 L 5% 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0.26 g 氯化铜(CuCl₂·2H₂O),用来模拟更严酷的工业海洋环境。
盐雾箱自带精密的沉降量、喷雾量与温控系统,保证每一批测试的温度、盐雾浓度、沉降速率完全一致,从而确保结果可重复、可对比。
标准操作流程(简版)
① 开机:先给主机、空气压缩机接上电源与气管。
② 加水:用纯净水把箱体内水槽及背后注水口补满,直到控制面板“低水位”灯熄灭,否则设备拒绝启动。
③ 密封:阻隔水槽加至垫块高度,防止盐雾外逸;湿球杯加水,纱布包裹温度探头,纱布尾端浸入湿球杯。
④ 配液:把调配好的盐溶液倒入补给瓶,设备会自动抽取溶液至喷雾塔。
⑤ 放置样品:样品按标准角度摆放,避免盐雾直接冲刷固定夹具。
⑥ 启动:设定温度(常规 35 ℃)、喷雾压力、沉降量(1~2 mL/80 cm²·h),开始计时。
测试结束后的“善后”
用 25~35 ℃的流动纯水轻轻冲洗样品表面盐渍,接着在纯水中漂洗 1 min,室温下自然恢复 2 h,然后按标准目测或显微镜检查:
• 无锈蚀、无鼓泡、无裂纹、无变色——判定合格;
• 任一项出现——判定不合格,并记录失效模式与失效时间。
只要严格执行上述步骤,盐雾试验箱就能在短时间内给出可靠、可重复的耐蚀性“成绩单”,帮助研发、品控或采购部门快速筛选材料、优化工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