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操作紫外老化试验箱的过程中,落实完善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。该设备运行时依赖紫外灯产生试验所需的紫外线,若防护措施不到位,极易对操作人员的眼部、皮肤等部位造成伤害。因此,必须根据设备所使用紫外灯的具体类型,制定并执行针对性的防护方案。
紫外老化试验箱常用的紫外灯按波长可分为三类,不同波长的紫外灯其辐射强度与破坏性存在显著差异,对应的防护要求也各不相同。
其一,波长处于 320~400 纳米区间的长波紫外灯,其辐射相对温和,操作人员需穿戴厚度适宜的长袖工作服,同时佩戴具备荧光增强功能的专用紫外线防护眼镜及防护手套,以此隔绝紫外线与皮肤、眼部的直接接触,避免轻微灼伤。
其二,波长为 280~320 纳米的中波紫外灯,辐射能量更强,长期暴露会导致人体皮肤毛细血管破裂,引发红肿、疼痛等症状。在此类设备操作场景中,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高密度、全覆盖的专业防护服,搭配高防护等级的紫外线防护眼镜,全面保护面部、颈部及肢体皮肤,防止中度损伤。
其三,波长为 200~280 纳米的短波紫外灯,具有极强的破坏性,可分解动物细胞与细菌的核酸,导致细胞坏死,常用于杀菌领域。若操作人员长期处于短波紫外线辐射环境中,将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,如面部皮肤灼伤、眼角膜损伤等。因此,操作此类设备时,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全包裹式防护面具,确保面部、眼部及口鼻部位完全被覆盖,同时穿戴加厚型防护工作服与防化手套,最大程度降低辐射伤害。
操作人员在开展紫外老化试验箱相关工作时,需先明确设备所用紫外灯的波长类型,再严格按照对应标准落实防护措施。操作过程中需遵循设备操作规程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防护失效。若不慎出现眼部、面部皮肤不适或灼伤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操作,远离辐射源,并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医疗处理,确保损伤得到妥善救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