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作为集成温度、湿度动态调控功能的复合环境试验设备,因系统复杂度较高,在长期运行中易出现各类故障。为保障试验流程顺畅与数据准确性,需针对不同试验工况下的典型问题,建立科学的排查逻辑与解决体系,具体故障处理方案如下:
一、高温试验工况下的故障排查
在高温试验阶段,设备常出现温度无法达到预期数值的问题,需从温度调控核心环节 —— 风循环系统与控制系统展开精准排查:
温度升温缓慢或无法达标:当设备升温速率明显下降,或长时间无法达到设定高温值时,首要排查风循环系统。打开设备侧盖,检查循环风机运行状态,查看风机叶片是否存在异物缠绕、叶片变形或电机转速异常(可通过听风机运行噪音判断,正常运行时应无尖锐异响或卡顿声)。若风机运行正常,需进一步检查风循环通道的挡板组件 —— 观察挡板是否能按程序指令正常开合,有无因机械卡滞导致风道堵塞。若挡板无法顺畅运行,需拆解挡板连接部件,清除异物或修复传动机构,确保箱内热风循环均匀,避免局部温度偏低影响整体升温效果。
温度异常飙升:若设备温度超出设定值且持续上升,需立即停机排查控制系统。首先检查温度控制器参数设置,确认是否存在设定值误操作或控制逻辑紊乱(如 PID 调节参数异常)。若参数设置正常,需通过万用表检测控制仪表输出信号,判断是否存在仪表故障导致加热管持续通电。若确认仪表故障,需及时更换同型号控制仪表,并重新校准温度控制精度,防止因温度失控损坏测试样品或设备部件。
二、低温试验工况下的故障分析
低温试验中,设备易出现降温缓慢或降温后温度反弹的问题,需从环境条件与设备负载两方面排查:
降温时长过长:首先检查试验箱工作室环境,若箱内残留较多水分(如前次湿热试验后未彻底干燥),水分在低温环境下结冰会消耗大量冷量,导致降温速率下降。此时需停机开启设备加热功能,将箱内温度升至 50℃以上,保持 1-2 小时彻底去除水分。其次检查测试样品负载,若样品数量过多或样品体积超过工作室容积的 1/3,会阻碍冷空气循环,影响降温效果。需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规定的负载范围放置样品,确保样品与箱壁、样品之间预留足够间隙(不小于 5cm),保障冷空气顺畅流通。此外,还需检查设备制冷系统,若冷凝器表面积尘过多,会影响散热效率,可参照前文清洁规范对冷凝器进行清扫,提升制冷系统换热效果。
降温后温度回升:当设备降至设定低温值后,温度出现缓慢回升,需优先排查设备外部环境。检查实验室室温是否过高(超过 30℃)或设备附近存在热源(如空调出风口、暖气),高温环境会导致设备冷量损耗增加,需将设备移至室温 25℃以下且无热源干扰的环境中运行。同时检查设备门封条密封性,若门封条老化、变形或存在缝隙,会导致外部热空气渗入,需通过更换门封条或调整门锁压力,恢复箱体密封性,确保低温环境稳定。
三、湿热试验工况下的问题处理
湿热试验中,湿度控制异常是主要问题,需聚焦湿球纱布与加湿系统两大核心部件:
实际湿度达 100% 且无法下降:若设备显示湿度持续处于 100% RH,需首先检查湿球纱布状态。湿球纱布是湿度测量的关键部件,若使用时间超过 1 个月,纱布会因水质杂质积累变硬,丧失吸水能力,导致湿球温度测量值偏低,设备误判湿度偏高,进而停止除湿操作。此时需更换新的专用湿球纱布(需选用设备原厂配套纱布,避免因材质不符影响测量精度),更换前需将纱布在纯净水中浸泡 5 分钟,确保充分吸水后再安装至湿球传感器上。同时检查湿球水槽水位,确保水位处于标准刻度线(通常为水槽容积的 2/3),避免因水位过低导致纱布干燥。
实际湿度与目标湿度偏差大:当湿度显示值与设定值偏差超过 ±5% RH 时,需排查加湿系统。首先检查加湿水箱,确认水箱内水量是否充足,若水量不足需及时加注纯净水(禁止使用自来水,防止水垢堵塞加湿管路)。其次检查水位控制器,若水位控制器故障(如浮球卡滞、水位传感器失灵),会导致加湿系统无法正常补水或停止加湿,需拆解水位控制器清除异物或更换损坏部件。此外,需检查加湿罐加热管,通过万用表检测加热管电阻值,判断是否存在加热管烧毁或电路接触不良,若加热管故障需及时更换,确保加湿系统能正常产生蒸汽,维持箱内湿度稳定。
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的故障多与日常维护不当或操作不规范相关。在实际使用中,需建立 “预防为主、排查为辅” 的维护体系,定期开展清洁、校准与部件检查,同时规范操作流程,可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,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