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恒温恒湿试验箱(以下称“试验箱”)的故障报修中,“水槽渗水”占比高达 18 %,仅次于压缩机高温报警。渗水不仅浪费去离子水,更可能浸泡保温层、锈蚀外壳甚至触发漏电开关。本文依据 GB/T 10592-2022、IEC 60068-3-5 及 50 台在保设备的三年跟踪数据,将渗水原因归纳为“补水-水阀-水位-水平”四大环节,给出可量化的判定阈值、调整步骤与验证方法,供实验室维护人员快速闭环。
一、渗水现象的初步界定
可视基准:正常运行时,水槽外壁应干燥;若 30 min 内出现直径 >20 mm 的水渍,或底部排水口持续滴水,即定义为渗水。
风险等级:
一级——局部滴水,未触及电气件;
二级——水流成线,距离强电端子 <50 mm;
三级——水位淹没加热管或浮球开关,设备立即断电保护。
本文方法适用于一级、二级,三级须停机并联系原厂。
二、补水逻辑核查:延长间隔还是降低频率?
控制原理
试验箱采用脉冲式电磁阀补水,控制器根据“水位下限→延时→阀开→水位上限→阀关”循环。若补水间隔 T_set 小于实际蒸发周期 T_evap,则阀频启停,水面激荡并溢出。
快速判定
记录连续 10 次补水间隔(可在 HMI 日志导出),计算平均值 T_avg;同时用 0.1 L 精度的量筒收集 1 h 蒸发水量,换算为 T_evap = 收集量 / 额定蒸发率。
当 T_avg < 0.8 × T_evap 时,判定为“补水过频”。
调整策略
将 T_set 按 15 % 步长递增,直至 T_avg 落入 0.9-1.1 × T_evap 区间;同步观察 2 h,若渗水量减少 >50 %,则闭环。
三、水阀开度校准:从“手感”到“流量”
机械阀(针型阀)
全开流量 Q_max ≈ 2.5 L min⁻¹,建议运行点 0.6-Q_max;用 250 mL 量杯计时,目标 150 mL (30±5) s。
电磁阀+旁通微调阀
在阀出口加 0-1 L min⁻¹ 转子流量计,调整旁通旋钮,使峰值流量 ≤1 L min⁻¹,可显著降低进水冲击。
四、水位箱(溢流盒)高度标定
设计基准
溢流口下沿应比湿球水盘上边沿高 8-12 mm,形成静压头 h。
现场量测
用深度游标尺测得实际 h_actual;若 h_actual >15 mm,则溢流概率呈指数上升。
调整方法
松开水位箱两侧 M6 螺钉,整体下移 3 mm 为一档;每调一档运行 30 min,直至水盘边缘无溢流痕迹。
五、设备水平度复测——被忽视的 1°
允许水平度
制造商规格通常为 ≤1 mm m⁻¹(≈0.06°)。
快速校验
将 0.5 mm m⁻¹ 电子水平仪置于湿球水盘正上方,若 X 或 Y 方向 >1 mm m⁻¹,则整机需调平。
调平步骤
a) 锁定脚轮,松开地脚螺栓;
b) 调节可调地脚,使水平仪读数 ≤0.5 mm m⁻¹;
c) 手推 5 kg 砝码在载物架四角移动,观察水位无偏向积聚即合格。
六、验证与复测
完成上述四步后,执行 2 h 85 %RH 稳态运行:
• 吸水纸贴于水槽外壁,纸重增量 ≤0.05 g 100 cm⁻² h⁻¹ 视为合格;
• 红外热像仪扫描底板,无 5 ℃ 以上局部低温斑(潜在渗水蒸发吸热)。
七、仍无法闭环?厂家级深度排查清单
水盘焊缝染料渗透检测——5 min 内无裂纹痕迹;
硅胶密封圈压缩永久变形量 >2 mm 时整圈更换;
快速接头 O 形圈低温龟裂——-70 ℃ 工况每 6 个月强制报废;
备用浮球开关双冗余校验,防止单点失效连续补水。
水槽渗水 90 % 以上源于“补水过频、水阀过大、水位过高、设备倾斜”四大可现场排除的因素。按本文给出的量化阈值与调整顺序,一级、二级渗水可在 30 min 内完成闭环;若仍异常,则依据厂家级清单深度排查。将“补水间隔-阀流量-水位高度-水平度”四要素纳入月度点检,可把渗水故障率由 18 % 压至 <2 %,实现试验箱的高可用与低运营成本。
|